只要输入人像行为特征条件,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就能很快通过智能分析自动锁定相关嫌疑人。20日,在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会上传来信息:未来,“电子眼”有望变得更聪明,南京也在酝酿对公共场所视频摄像系统后台进行智能升级。 
    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处副处长沈智勇介绍,目前遍布城市中的视频监控系统为破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其现有功能而言,主要是在事后查询犯罪嫌疑人。而根据智能化安防的发展,视频监控的功能可以提前至案发时、甚至案发前,这就需要提高视频监控的智能化水平。 
    沈智勇举例说,在公共场所可以通过软件设置,第一时间捕捉到突然冒出来的可疑物品。比方说,长途汽车站的地上,突然冒出来一个无主的包,“电子眼”捕捉到了这个画面,并及时发出提醒。这乍听起来有点玄乎,其实通过技术改进应该可以达到。主要就是设定特定的禁区,只要在该区域内出现了不该有的东西,智能监控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出来。 
    在人像搜索中,也可以通过对后台软件的升级,打破原先的人找人的方式。现在虽然已经有了人脸识别系统,但实际上,在镜头里出现的画面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时候根本看不清犯罪嫌疑人的脸,其实可以同时捕捉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例如走路喜欢甩膀子、外八字等,这些细节都能帮助在最短时间内更精确地锁定犯罪嫌疑人。 
    对于青奥会的安防措施,沈智勇透露,他们已经初步作出了一整套的安防预案,而其中视频监控后台的智能升级将为青奥会的安全增加有力的保障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