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兴建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装置及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示范工程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迎来安全稳定运行一周年。 
    据介绍,该工程以破解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并网瓶颈、示范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首要命题,充分发挥自身“大、广、全、新”特色优势,持续提升完善世界首创的风光储输联合发电运行及调度模式,同时有效应对了天气阴晴不定、风光变幻无常、极寒暑热交替等综合考验,将“难预测、难控制、难调度”的风、光资源转化为优质可靠的绿色电能输入电网,持续提升完善世界首创的“风光储输”联合发电运行及调度模式,破解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开发应用的难题。 
    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电网战略组主席理查德·朔姆贝格在考察工程时,称赞其“令人震撼”,认为该工程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提升新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意义重大。 
    据了解,截至目前,工程全年累计输出优质绿色电能已超过2.4亿千瓦时,提前13天完成年度发电量目标。其中,风力发电1.86亿千瓦时、光伏发电0.544亿千瓦时。参照国际通用模式,相当于减少燃烧760.79万升汽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相当于栽种460.2万棵10年树木每年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风电厂、光伏电站CDM项目已全部取得联合国批准并开始碳减排监测,成为新能源领域展示国家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工程现已申请专利数量56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 
    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一期工程试验示范效应显著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作出了扩建示范工程的战略部署。二期建设规划为风电40万千瓦、光伏6万千瓦、储能5万千瓦。目前,二期扩建工程的相关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由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风光储联合发电全景智能监控系统、大规模储能监控系统、风光功率预测系统等五大技术突破工程化应用迈向更高层级。它将不同厂家、不同技术路线的设备组合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风、光、储七种发电运行方式自动组态、智能优化和平滑切换有理有序,并通过协调储能发电系统对风光发电出力与发电计划值之间的偏差进行实时补偿,跟踪计划出力偏差始终控制在3%以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源电网友好协调。风光储联合发电互补机制及系统集成、风光储联合发电监控、大规模多类型电池储能电站集成及调控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年来,工程在多个方面取得明显效益。国内首个智能化源网友好型风电厂、首个功率调节型光伏电站创新特色鲜明、示范效果显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在风光功率平滑、跟踪调度计划、削峰填谷等方面迅捷有效、作用突出;在涉及风、光、储等诸多新技术、新设备数据积累和路线比对中,已取得多项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服务国家新能源发展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战略依据,显著增强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引领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