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银行卡诈骗10大伎俩 近几年银行卡诈骗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海口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   核心提示    银行卡还在兜里,卡上的钱却不翼而飞?到ATM机上取钱,钱没有出来余额却已减少,慌忙之中拨打旁边小纸条上的“客服电话”,却掉进不法分子事先设好的骗局……近几年来,海口银行卡诈骗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  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海口警方,警方根据多年的办案经验,对10种银行卡诈骗伎俩进行揭露,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记者 陈映虹 文/图   伎俩1 ATM机上装假卡槽和摄像头窃取储户信息    案例:去年12月,海口海秀路某银行报案称,两名不法分子在该银行的ATM机上做手脚。警方在现场发现,此台ATM机上方被贴上一个火柴盒般大小的针孔式摄像头,入卡口处装有一个假冒的银行卡读码器,而且都贴有该银行、银联等伪装标识。警方经过侦查,将两名嫌疑人抓获。  “不法分子在ATM机的卡槽上加装高仿真的假冒卡槽,里面装有读卡器,当客户将银行卡插入时,读卡器就将客户的资料读取,在ATM机上方安装的摄像头(MP4隐蔽探头),则可窃取储户的密码。”海口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防范对策:警方提醒,市民在ATM机取款前,一定要先查看机器上是否有可疑物体,取款时要尽可能地用手或物体遮盖住插卡及输密码的过程,以防被暗藏的摄像头拍到,一旦发现自己银行卡信息及资金被盗取,应及时报警。“银行卡持有人的粗心大意和密码防范意识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此类犯罪案件增多的诱因。”   伎俩2 利用“温馨提示”盗银行卡密码    案例:今年上半年,海口龙华警方抓获两名广西籍的犯罪嫌疑人,他们在一个晚上对海口市60多台ATM机做手脚,他们的作案方法是张贴“银行温馨提示”,这些温馨提示上面贴有假冒“客服电话”。  原来,不法分子事先将“克隆”的ATM机插卡槽用胶水贴接在银行ATM机插卡槽上,造成吞卡故障,待客户的卡被“吞”后,再通过假提示上的“客服电话”电话盗取银行卡密码。  防范对策:警方提醒,市民取款前,应先看取款机的插卡口、出钞口等是否有异样,是否有临时张贴的“提示”等纸张,有的话,最好先与银行联系,不要贸然取款。如果ATM机发生故障,不要拨打“紧急通知”上的所谓“银行值班电话”,而应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或直接报警。    伎俩3 ATM机旁“好心人”掉包银行卡     案例:今年上半年,海口市民冯女士在龙昆南路某银行ATM机取钱时,身后两名男子鬼鬼祟祟地挨近她,其中一名男子猛地拍了一下她肩膀,“地上10块钱是不是你的?”她急忙弯腰捡钱。另一名男子随后把一张银行卡递给她,并说了一句“你的卡”。冯女士回家后越想越不对劲,等她返回银行ATM机准备查询时,发现自己的卡已被人掉包。第二天,冯女士发现自己卡里的14000元已被人盗光。  防范对策:警方介绍,一些不法分子乘持卡人在取款操作时,先偷窥密码,然后利用“丢钱”等手段转移持卡人的注意力,并趁机将持卡人的银行卡进行掉包,等持卡人离开后盗取持卡人的钱款。海口警方提醒,使用ATM机时要提高警惕,留意身边是否有陌生人偷窥密码或者离自己太近,操作时不要转移注意力,取完款后不要急于离开,注意ATM由“退卡操作画面”变更为“银行广告画面”后再离开。   伎俩4 利用“高额度消费” 等短信实施诈骗    案例:海口市民小娟曾收到陌生短信提示:“××银行提醒您:您于×月×日在××商场消费8000元,请于2日内到网点缴费,逾期将会从您账户扣除,咨询电话;××××××××。”小娟拨打短信中提供的电话后,对方自称是××银行客户服务中心,要小娟持银行卡到ATM机进行操作,随后,对方在电话里指示小娟在ATM机输入密码进行所谓的“查询、设置‘防火墙’”等操作,骗小娟将存款转到别的账户上,然后将钱取走。  防范对策:警方提醒,市民在收到这种短信后,应先留意发送短信的号码,查看是否为银行的客服热线号码,也可以拨打银行的客服热线进行咨询。目前,此类欺诈出现了新的花招,“商场消费”的假短信可能变为“中奖”、“退税”等假短信,诱骗持卡人在ATM机上进行“银行卡升级”或在网上银行设置“联网报警系统”。   伎俩5 发短信谎称“汇款账户已改”    案例:今年3月7日,海口的林小姐正准备给生意合作伙伴汇款时,突然接到一个短信“我那个账号不能用了,请把钱汇到××银行另一个账户上;账号:××××××,谢谢!”林小姐误以为真,在她准备将钱存进去时,正好接到生意伙伴的电话,才避免上当受骗。  防范对策:警方提醒,嫌疑人先发送这类短信,使市民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如果市民按要求把款项汇到某个指定的账户,那就受骗了。接到此类短信,不回应不理睬就行,也可与收款方核实。   伎俩6 假金融机构网站窃卡号密码    案例:海口市民张女士前些天在网络浏览购物时,按对方的提示点击购买,并打开该网站链接的“银行网页”,正当她按照网上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时突然发现,该“银行网页”制作粗糙。张女士意识到那可能是个假网站,立即停止交易。  防范对策:警方提醒,银行卡犯罪越来越智能化,市民使用网上银行须警惕黑客软件。个别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不法分子在“网上钓鱼”,设立虚假金融机构网站,储户如果登录该网站并进行操作,其银行卡的卡号、密码就会被不法分子窃取。储户在使用网上银行时,要特别注意登录的银行网页是否真实,并采取措施加强网上银行的安全性。   伎俩7 假冒“银管中心”要求加密升级    案例:日前,海口市民周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周先生办理的5万元信用卡已激活成功。周先生对短信有疑问,于是根据“短信”内容和提供的电话,向“客户服务部”查询;“客户服务部”建议周先生向“金融犯罪调查科”报案;“金融犯罪调查科”提议周先生向“银管中心”要求冻结其银行卡并予以加密升级;“银管中心”再遥控周先生在ATM机上对银行卡加密升级操作时,要求周先生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  防范对策:警方提醒,“客户服务部”、“金融犯罪调查科”都是犯罪分子捏造的。广大市民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信息;如果市民有疑惑需要报案的,可直接拨打110。   伎俩8 银行“内鬼”伪称信用卡升级    案例:周某利用工作之便,谎称为客户办理信用卡升级,骗取密码,盗走客户9万多元。案发后周某被海口美兰警方抓获。周某在一家银行的服务公司当业务员,负责为客户办理信用卡。在掌握客户的相关信息后,周某与这些客户联系,称银行搞活动,可以将普通信用卡升级为金卡。周某将18名客户的信用卡及其密码全部骗到手,然后把他们的钱取走。  防范对策:警方提醒,为降低个人资料被盗用的危险,客户最好直接到银行柜台办理相关业务。在任何情况下,不要泄露银行卡密码。任何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均无权询问密码。   伎俩9 用外币银行卡购物刷卡诈骗    案例:去年9月14日,4位“马来西亚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海口××珍珠商行购物,共选取了价值20万余元的商品。付款时,因为客人使用的是外币信用卡,商行员工要求其出示护照核对身份,但“马来西亚人”坚决不肯。  最后,海口××珍珠商行允许“马来西亚人”刷卡交易,“马来西亚人”共计拿出5张外币信用卡刷卡。当刷卡交易额达到15万多元的时候,商行员工接到了中国银行的电话,银行提醒该商行在刷外币信用卡过程中违规操作,存在风险。商行员工立即停止操作。“马来西亚人”随后将信用卡和已经打包好的商品拿走。后经银行确认,商行违规操作造成人民币11万多元损失。  防范对策:警方提醒,该案例是不法分子利用外币银行卡通过购物刷卡诈骗。部分商户在外币信用卡交易方面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为获取销售利益,不顾交易风险和银行管理规定违规操作。广大商户应严格按照银行的管理规定进行操作。   伎俩10 钻信用卡预授权业务的空子    案例:去年10月,一位中文名为“托尼”的英国人通过网络使用外币信用卡和护照的复印件,以信用卡预授权交易的方式预定了上海××大酒店的客房,“托尼”的两位朋友随后以其名义入住该酒店并大肆消费。两位朋友离开酒店时,“托尼”通过提供卡号的方式支付酒店费用2万余元。次日,酒店接到POS机结算银行通知,结账的信用卡系假冒卡,而此时“托尼”已经离境。  防范对策:警方称,该案例是利用信用卡预授权业务漏洞实施诈骗。目前,信用卡预授权业务广泛用于酒店及机票预定业务中,商家可通过该业务请发卡行冻结客户信用卡账户内一定的信用额度作为押金。外币信用卡用户仅需向酒店发送信用卡和护照的复印件便可使用该项业务。酒店仅凭复印件难以有效辨别信用卡及护照的真伪。警方提醒,POS机商户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广大刷卡特约商户应增强防范意识,切勿因眼前利益而违规操作。 
|